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

    信息发布者:翱翔的雄鹰
    2017-08-09 23:15:07   转载

   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它的产量和品质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。然而,由于小麦的病虫害种类多、分布广、危害大,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。

     

    随着农村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复种指数的提高,病虫害的发生也呈加重趋势,一些过去局部零星发生的病虫害有时会大面积发生,有些过去已被有效控制的病虫害,近年来又有明显回升和加重。

     

    如何防治小麦病虫害,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重中之重,要防治必须要先了解,下面我们就先介绍几种常见的小麦病虫害。

    片花:小麦常见病害

    小麦锈病

    小麦锈病,是小麦主产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,又叫“黄疸病”。

    根据锈病发生部位的不同,又分为条锈病 叶锈病和杆锈病。

    条锈病,是小麦锈病中,危害最严重的一种。

    条锈病,大多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,叶鞘、茎杆和麦穗也有发生。从远处看上去,小麦的叶片是一片黄色,像生锈一样;仔细看过去,你会发现一行一行粉状的东西。

    这些粉状的东西,就是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,它是真菌性疾病,属于担子门菌中的锈菌。

    锈菌的孢子,就相当于植物的种子,而且,是可以通过气流传播的种子。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,孢子就会萌发,侵入小麦,最后发病。

    这些孢子,在叶片上的传播蔓延速度非常的快,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孢子挤破了表面,使叶片水分大量蒸发,叶绿素遭到严重破坏,光合作用的面积就大大减少,小麦的叶子也就提早枯萎了。

    小麦如果感染条锈病,到了生长后期,就会蔓延到小麦中上部的所有叶片,由于叶绿素遭到破坏,小麦失去光合作用,便不能再维持正常的生长,更不能完成小麦的结实。

   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、西北还有华北的一部分地区,最近几年,在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湖北等省份多有发生,另外还有新疆,云南,贵州,重庆和山东的部分地区。

    条锈病,在我国历史上,曾经造成过重大的损失,一般发病越早,损失越重,最重的可减产80%左右。

    小麦条锈病发病的条件,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
    第一,条锈病喜凉怕热,在我国,有一些地区非常适宜条锈病病菌的越冬,所以往年经常发生条锈病的地区,土壤中存有一定数量的病原菌,来年容易引起条锈病的发生。

    第二,选种的品种,属于不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。

    第三,35月份,下雨比较多,适宜锈菌孢子的生长和蔓延。

    小麦锈病中,除了条锈病,还有叶锈病和杆锈病。

    人们常说:条锈成行,叶锈乱,杆锈是一个大红斑,如果说条锈病产生的病症是比较有规律的,那么叶锈病,表现出来的病斑,则显得比较凌乱。叶锈病的病斑成橙褐色,在叶片上不规则的散生。

    叶锈病主要安生在我国西南 华北 西北和东北麦区,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,与条锈病相同。

    杆锈病,顾名思义,它的发生部位,以小麦的茎杆和叶鞘为主。

    秆锈病发生的病斑比较大,呈红褐色,有的,是椭圆形;有的,是狭长形。

   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 西北 内蒙古等春麦区,对小麦产量的影响,决定于发病的早晚和轻重,如果小麦早期发病,减产最多可达74%84%

    小麦白粉病

    小麦白粉病,也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,它的病原菌叫白粉菌。当白粉菌随着气流传播到小麦植株上以后,以危害小麦的叶片为主。

    感染白粉病的小麦,叶片的正面最为明显。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的小霉点,以后,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,小霉点也变成了绒絮状的霉斑,严重的时候,绒絮状的霉斑可以相互连成一片,以至覆盖整片叶子。

    感染白粉病的小麦,也是无法再进行光合作用,而且,小麦的抗旱性减弱,容易早衰、倒伏、致使麦粒秕瘦,产量降低。受害的麦田一般减产5%-10%,严重的达到20%-70%。

    白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的分布范围极广,在全国各麦区都有。白粉病更是淮北麦区的一个常发性病害,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。

   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熟期都会发病,56月份为暴发流行期。白粉病最适宜发生的温度是10摄氏度到18摄氏度,最容易发生的湿度,是相对湿度在80%~97%。

    如果温度适宜,而阴雨天又多、麦田湿度过大、光照不足,白粉病最容易发生。

    在我国平原地区,麦田的密度太大,群体不合理,不能正常的通风透光,也会造成白粉病的发生。

    小麦赤霉病

    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,烂麦头,红麦头,是小麦生长中、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。

    小麦赤霉病的病菌在土表或玉米秸秆等农作物残体上越冬,春季形成子囊壳,产生子囊孢子,经过气流传播到小麦的穗部。

    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到病菌浸染,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,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,直到邻近的小穗。病部呈褐色或枯黄。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层,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,形成白穗。

   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主要是形成枯白穗,严重的时候,损失可达30%50%,同时影响小麦的品质。

   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,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,小麦抽穗到扬花期这段时间,如果有连续三天以上降雨天气,就能造成赤霉病流行。

    小麦纹枯病

   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。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水、肥、密度的增加,危害日益严重。 

    小麦纹枯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,它的病源菌就是纹枯菌。纹枯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的形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夏或越冬。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6年,在流动的活水中能存活6个月左右。

    感染纹枯病的小麦,往往在叶鞘上形成中间为灰色,边缘为褐色的病斑,由于病斑像云彩一样,所以也叫做云纹斑。

    云纹斑在整个叶鞘上不均匀的分布着,甚至还比较好看,但是它对小麦的危害却是不容乐观。发生严重的病斑如果侵入小麦茎杆,小麦根基部会变黑腐烂,这是纹枯病导致小麦生长后期倒伏、死株和枯白穗的重要原因。

    在我国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北等省份,纹枯病经常发生的原因,大多是因为土壤墒情好,小麦长势旺、密度高而造成的。如果遇到降水充足,田间湿度大,则更利于早春纹枯病发生和病情上升。

    小麦全蚀病

    小麦全蚀病又叫小麦立枯病和小麦黑脚病,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。

   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。菌丝遗留在土壤中,以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未腐熟的粪肥为寄主越夏和越冬。

    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,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。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。主要症状是: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,根部变黑腐烂,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。

    到抽穗灌浆期,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,形成典型的“黑脚”症状。

    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,病株常早枯死,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,产量损失10%20%,重者绝收。 

   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,多雨,高温,地势低洼,麦田发病重。早播、冬春低温、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、瘠薄、碱性、有机质少,缺磷、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。

    片花:小麦常见虫害

    小麦蚜虫

   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,又称腻虫或蜜虫,属于同翅目昆虫。

    蚜虫的身体又小又软,大小如针头。蚜虫的腹部有管状突起,用来吸食植物的汁液,所以,它是植物的大害虫。

    蚜虫吸食小麦的枝叶,不仅阻碍小麦生长,而且形成虫瘿,传布病毒,而且造成小麦感染其他病毒。

   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是地下叶片的蚜虫最先产生,然后往上爬到穗上,如果温度过高,小麦蚜虫怕高温,会从穗上往下爬躲避强光。小麦蚜虫属于无性繁殖,如果温度适合,干旱少雨,三天就会产生一代。

    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蚜虫的危害,尤其是小麦生长后期,蚜虫为害小麦穗部。蚜虫大量吸食小麦的汁液,常使千粒重下降,影响产量,一般可减产20-30%,严重者可达50%左右。

    小麦蚜虫在淮北地区是小麦上最重要的害虫,特别是穗期蚜虫危害更重,几乎年年都有发生,特别严重的年份,百穗蚜量可达万头以上,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灾害之一。

    小麦蚜虫适宜的相对湿度是50-80%,适宜温度为16-23度,在冬麦区的秋季,小麦出苗后麦蚜即迁入麦田为害,以卵或成蚜的型态在小麦根部、枯枝叶上或土块下越冬。春季小麦返青后,麦蚜虫繁殖速度加快,到小麦灌浆期是麦田蚜虫数量最多,危害损失最严重的时期。小麦蜡熟期产生有翅蚜飞离麦田,秋播麦苗出土后再重新迁回。

    麦蜘蛛

    麦蜘蛛呈卵圆形,黑褐色,体长0.6毫米,宽0.45毫米,四对足,第一和第四对足特别发达。卵呈圆柱形,幼虫三对足,初为鲜红色。

    麦蜘蛛主要取食麦的叶和茎,以刺状的口器穿刺植物的组织,吸取汁液。被害叶片呈现黄、白斑点,轻则叶片发黄,株小粒轻,重则干枯死亡,干旱地块发生严重。圆麦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淮地区的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凉的麦地,长江流域也有发生。主要为害小麦叶片,其次为害叶鞘和嫩穗,受害叶片枯黄干枯。

    棉铃虫

    棉铃虫是世界性的害虫,全国各地均有发生。棉铃虫的食性杂,除了主要取食棉花之外,也为害小麦、玉米等几十种作物。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,导致减产减收。

    在黄淮流域的第一代棉铃虫主要在麦田为害,越冬成虫的发生期正是小麦抽穗期,雌虫将卵产在麦穗上,幼虫孵化后,钻入穗壳内吃内表皮和花器。这个时候很难被人发现。2--3龄之后,幼虫爬到麦穗表面,藏在小麦穗的缝隙外面,咬破外壳,取食正在灌浆的麦粒。一直到幼虫老熟,一直蛀食麦粒。

    片花:综合防治方法

    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,如何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是保证小麦稳产、高产的关键。我们在防治的过程中应本着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大方针,尽量采取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、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,争取以预防控制为目标,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,用低毒、高效和残效期短的农药,适宜目前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市场要求。

    选抗病品种

    利用抗病品种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小麦病虫害多反复侵染防治困难,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的关键因素。另外,在购买种子的时候,必须购买经植物检疫合格的种子。

    在种子包装袋上贴有“植物检疫证明”标识的种子,才是合格的种子,无标识的种子是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种子,可能携带有危险性的病虫害。应选用种子饱满度好,检疫合格及种子。

    小麦播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

    播前用筛子筛除小粒种子,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。也可用20%的盐水选种,不仅能选出子粒饱满的种子,而且还可以淘汰有病、虫的麦粒。选好的种子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,晾干后播种。 

    选择晴天,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曝晒,并经常翻动,使种子吸热均匀,改善种皮的通气性,增强种子活力,提高种子发芽率。连续晒种23天。

    20%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.2%拌种,可以防治小麦锈病、白粉病。或采用50%辛硫磷乳油100毫升+20%三唑酮乳油50毫升,兑水23公斤,拌麦种50公斤,拌匀后堆闷23小时播种,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。 

    深耕灭茬  消灭菌源

    土壤表层病残体的残存量多,发病重。小麦播种前或收获后宜深耕细耙,把留在土表的残体翻埋于土下,对未掩埋的残茬秸秆,应清除或沤肥。

    合理施肥 

    首先,要使用完全腐熟的粪肥。

    没有完全腐熟的粪肥中,含有大肠菌、线虫等病菌和害虫,直接使用导致病虫害的传播、作物发病,对食用小麦的人体健康也产生影响;未腐熟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发酵时,容易滋生病菌与虫害,也导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。因此,必须使用完全腐熟的粪肥。

    施用化肥要注意氮  钾营养元素的协调配合与平衡。若土壤肥力高,有机质含量高,则氮肥施用量不宜超过磷肥用量;若土壤贫疮,有机质含量低,磷肥施用量不宜超过氮肥用量。

    精量播种

    应大力推广机械,精量,半精量播种技术,以实现播种均匀,深浅一致和提高透气性强,达到苗齐,苗全,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。

    灌溉与排水

    播种后立即开好田间"三沟',做到沟沟相通,达到旱能灌,涝能排.开春后,要经常疏通三沟,做到遇雨时沟底不渍水,雨停田干,以降低土壤湿度,防止根系早衰等渍涝危害。

    经常除草

    要采取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。化学除草要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高效安全的对路药物,防止发生药害,避免残留对下茬作物的影响。

    预防和消灭害虫

    白粉病、锈病、纹枯病、赤霉病、蚜虫等,是小麦常发生的病虫害,达到防治指标时,要及时防治。

   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:当病叶率达到1%时,每亩用20%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40%戊唑双可湿性粉剂60克加水50千克喷雾防治。

   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:当病情指数1.83,病叶率10%时,每亩用40%戊唑双可湿性粉剂30克或20%三唑酮乳油30毫升加水50千克稀释,喷雾防治。

   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:当病株率15%---20%,病情指数6%---7%时,每亩用40%戊唑双可湿性粉剂60克,或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加水50千克稀释,喷雾防治。

   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:小麦开花期如果正遇上阴雨,开花后可以每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千克,加水稀释60100倍,于开花后对麦穗喷雾防治。

   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:小麦全蚀病,一但发生,就不容易控制,除了前期使用药剂拌种外,当发现零星发病时,每亩用20%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在麦田里灌根,能起到对全蚀病的抑制作用。

    小麦蚜虫的防治:当出苗至拔节期,百株小麦蚜虫量3050头,小麦开花末期至灌浆初期,百穗蚜虫量500头,每亩用蚜必杀乳油30毫升,加水30千克稀释,喷雾防治。

    麦蜘蛛的防治:当麦蜘蛛发生量比较大时,每亩可用15%扫螨净2000倍液进行喷雾,亩用药液45千克左右。

   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它的种植和管理,是关系到我们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大事。所以,在我国各个省市,对于小麦病虫害的测报工作都非常重视,在各个省市都设有完善的植保体系。

    近几年,我国很多个乡镇,都设有测报员,测报员每天在各个乡村检查,及时给区植保站发送病虫信息。植保站除了收集病虫信息外,还将省市植保部门对于病虫害的预测报告及防治方法,下发到每个乡镇。

    所以,在我们种植小麦的过程中,及时了解政府的测报,对于预防流行性、爆发性的小麦病虫害,有很大的好处。

    防治小麦病虫害不仅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,还能提高小麦品质,对促进我国小麦生产、提升麦农收益等都有深远的意义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